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最新动态

新闻中心

如何做好干部教育培训现场教学环节

时间:2016-08-06 | 点击次数:1659次

  在中央新一轮大规模干部培训的驱动下,浙江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认真贯彻执行提高干部素质战略的相关政策,积极探索干部教育培训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在各类厅县乡级干部培训中,遵循教育规律,深刻把干部教育的特点和重点,充分运用现代教育理念、方法和技术,把理论教学和现场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使传统的干部教育由“静态”变为“动态”。

  1、精选现场教学点,增强培训针对性

  首先选择开发具有典型性和特色鲜明的现场教学点。教学点的选择应符合教学资源丰富、现场条件好、感性材料鲜活、联系实际紧密、热门话题多的要求。要多角度开发,根据培训需要,实地调研,设计教学线路。要明确现场用于教学的目的和意义,征求现场方的意见,协商制定教学方案。应特别强调教学只把现场作案例剖析,而不是对教学现场功过是非的评判,从而取得理解和支持,自愿为此付出人力、物力和精力。其次熟悉教学现场的每一个环节。教学前教师要对现场所能提供的教学过程进行确认,协调教学时间、现场讲解和交流讨论的具体地点,设想在教学过程中,何时何地以及以何种方式讲解、观察和提问[3]。并充分考虑现场教学的不确定因素,如场地、天气等,因时因地因人做好教学预案。

  2、设计和凝炼教学主题,编写现场教学教材

  现场教学主题是教学内容的核心和灵魂。是指能够充分反映教学主旨,体现教学意图达到预期效果的核心内容。现场教学资源具有多元性,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选择不同的教学资源,设计和提炼教学主题,将丰富的素材转化成教材。主题的设计要从培训目标、教学需求出发。一个资源丰富的教学点,可以开发出多种或多个教学主题。因此教师在确定现场教学主题时,尽可能使角度新一点、问题精一点、例证实一点、思路清一点、信息多一点。现场教学的内容应围绕教学主题安排,突出重点、相对集中,将内容细化,与专题教学、其他相关教学点的内容既要有分工,自成体系,又要注意融会贯通。教学主题的挖掘一方面要立足于国家政治经济的大背景和具体现实,对事实材料高度概括和提炼;另一方面要融入整个教学体系中,使教学点布局按照发展的逻辑、现实的需要来配置,形成以培训主题的实际需求为“纲”,以典型案例和现实为“点”,以事情的进程脉络为“线”,以不同的教学现场为“面”,纵横交错、有机连接的更丰富、更完整的教学资源网络。

  3、讲解点面结合,详略得当,引导和调节教学氛围

  现场教学具有多变性和不确定性,充分调动和灵活运用教学点的各种教学资源,创设与教学主题紧密联系的教学情境,是开展好现场教学的关键。首先,精讲少讲,引人入“境”。精讲就是通过典型,举一反三;少讲就是讲观察角度,讲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讲难点、热点。要根据现场提供的教学时间和空间灵活采用集中讲授和分组教学相结合的方法,留给学员足够的时间观察思考。其次,激发思维,参与体验。现场教学具有参与体验式教学的鲜明特征。通过现场事实,给学员以感官上的刺激,引发态度体验,充分调动教师和学员双方在教学过程中的积极性,创造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激发学员自主学习和深入思考的自觉意识。再次,动态控制,排除干扰现场教学的难点是控制难度大。现场教学课堂的开放性,不仅在于教学时空的宽泛,还体现在对教学主体以外的受众的开放上。教师需要不断提高导控教学过程的能力和水平,灵活机智地处理问题,准确把握教学节奏,恰当合理地协调周边关系,营造友好和谐的氛围。例如要针对现场出现的“突发性事端”,临场应变,始终围绕目标进行教学。现场情境的诸多因素,往往容易引导学员误入角色,在这种情形下,而是要调控教学内容和节奏,创设具有思考价值的教学情境,使学员思维处于兴奋积极的状态,自觉回归到所设定的教学目标上。

  4、从“动”变“静”,巩固和提高教学成果

  现场教学是从静态转变为动态,包括现场参观、讲授、调查、感悟等环节,但并不是现场教学活动的全部,还要保持现场教学的可持续性与长效性。一是学员学习成果的巩固。通过组织论坛、讲坛、分组研讨、撰写分析材料等形式,总结和交流学习心得,真正实现教学内容“入脑”、“入心”,使现场感悟最终转化为提升思想的潜在动力,指导工作实践。二是教师教学组织设计的总结。教师要跟踪和反馈现场教学的实际效果,及时总结现场组织、管理、活动实施情况,特别是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的到位情况,对实现课程目标的贡献等,以此完善和调整教学思路,使教学活动既有延续性,又能适应形势需要,有新突破。三是建设和完善现场教学。干部教育培训是终身教育的重要内容,现场教学并非是静止不动的,要根据教学情况,整合教学资源,尽可能地排除与教学无关的因素,丰富现场的感性材料与思想内涵。

内容提供:浙大高端培训网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持权属证明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E-mail:zjuce@vip.163.com》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