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校友中心-校友风采

叶文华:在求是创新的精神引领下探索前行

发布日期:2017-04-25 点击次数:3380次

人物名片:

叶文华,现任福建广播电视大学校长,福建浙江大学校友会会长,浙江大学校友总会常务理事。

1980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化学系基本有机专业。曾任华侨大学化工系教师,福建省文教办公室干部处科员,福建省教育厅处长。2000年起就职于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历任党委副书记、党委书记、校长等职。

他们出生在新中国刚刚成立的五十时代,成长在多灾多难的六七十年代,奋斗在改革开放的八十年代至今,他们这一辈人是新中国发展的最好见证者。可以说他们是与新中国一起成长,一起奋进,一起经历坎坷挫折,也终将迎来人生成熟的一代。叶文华便是这其中的一员。

小工人的大学梦

1954年出生的叶文华,在人生最重要的青少年时代遭遇到文化大革命。当时,无数的初高中学生响应“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可以大有作为”的口号,离开校园,离开城市,上山下乡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因为是独生子女,按照当时的政策叶文华没有去农村,他进了工厂做了工人。16岁的少年,本该是无忧无虑学习的大好时光,但却进入了工厂提早体会了工作的辛劳。在工厂的七年,他逐渐从一个少年成长为一位具有独立思想的青年,工厂的劳动教会了他坚强与自立。

1976年10月粉碎了“四人帮”,这场耗时十年的“文化大革命”终于落下帷幕。当时,仍在工厂的叶文华也开始规划起自己的未来。在叶文华的内心深处,他始终认为一个国家,如果不尊重知识,不尊重人才,要进一步的发展,要在世界当中有自己的地位,是不可能的。虽然是一名工人,但假如有一天,有了上大学的机会,他一定会牢牢把握。这也是最后他能考上浙江大学一个最重要的内心动力。

记忆深刻的大学生活

功夫不负有心人,命运女神最终还是给了这个目光远大、坚强独立的青年一个很好的机会。那一年,浙江大学在叶文华所在的工厂招生,他很顺利地得到了报考的资格。但是当时他学习基础并不好,再加上已远离校园达7年之久,很多知识都已经遗忘,要想在短时间内把这么多的知识补起来,难度可想而知。在得到消息后,叶文华就开始紧锣密鼓地准备起来,向高中老师借教材,没日没夜地复习,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刻苦准备后,他终于在考试中发挥出了不错的水平,考入了浙江大学化工系基本有机专业。

当时的化工系只有6个专业,其中基本有机专业面向浙江、江西、福建三个省招收了29人。对于这个难得的机会,他非常珍惜和努力。七十年代末的浙江大学远没有现在的现代、气派,那时学校的各方面条件有限,校内没有洗澡的地方,食堂吃饭都是站着的,没有凳子,这是让现在生活在21世纪浙大校园的学生难以想象的。但正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叶文华依然幸福快乐地学习着,找寻着自己的梦。

当时的大学生是有国家补贴的,每个月14.5元,虽然不多,但可以保证吃饱。“那时的学生没有那么多的杂念,思想比较单纯,只想着好好学习,毕业之后可以报效祖国。”当时梦想满满的叶文华在班里担任着班委的职务,也参加了很多的社会活动,不断地充实着自己的生活与思想。也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他对自己的未来有了更为明确的规划,也从此奠定了他一生的奋斗基础。

师恩难忘

恢复高考之后,重新回到校园的老师们都很尽心尽职,很有耐心。不仅没有对那些知识程度参差不齐的学生过多苛求,反而是更多了一些关爱与照顾。

在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浙大校园中逐渐建立起来。叶文华在浙大度过了三年的学习时光,相比于漫长的人生道路来说,这段时光是短暂的,但在他心里,浙大一直是他人生中十分重要的一个部分。叶文华说:“正是这些无私奉献的老师,让当时少不更事的我对这个社会有了更加理智的认识,也让我的人生观、价值观得到了及时的修正,这对于我的一生都意义重大。”

在异乡寻梦

三年的大学生活很快结束了。毕业后叶文华来到了当时刚在泉州复办不久的华侨大学。一个浙江人来到了福建,那种不适应,可想而知。当时福建的生活条件和浙江相比差很多。在这样陌生、艰苦的环境下,叶文华始终没有放弃自己最初的梦想,他一直努力地做好老师的工作,投入了自己全部的心力,孜孜以求,教书育人。

1982年,叶文华被调到福建省文教办公室干部处工作。1983年至2000年10月,他先后在福建省高等教育厅、省教委、省教育厅工作。在这期间,他从普通科员干起,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和不俗的成绩,很快得到提拔。但这个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困难不仅没有让他退缩,反而把他意志磨砺得更加坚强,挫折没有让他气馁,反而更加增强了他的勇气。他说:“浙江大学的求是校训一直都在激励着我,不管外界的环境如何,在工作中要永远做最好的自己,不会被外界的干扰失去了本真的自己。”

2000年10月,叶文华调到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工作。从开始的党委副书记,到党委书记,再到校长,他已经在这个学校工作了十几年,这里成为了他的另一个家。广播电视大学是面向在职人员的学历教育,这和普通高校完全不一样。叶文华深知这种教育的意义,中国还有相当比例人的受教育水平是不够的,还有大量的在职人员需要接受继续教育。

叶文华说,十六大提出建设小康社会,小康不仅以人均GDP来衡量,还有很多的诸如教育、卫生、医疗、生态等指标。很多没有办法进入普通高校学习的人都可以在电大学习,接受继续教育,取得大学学历。即使那些已经取得了本科或者研究生学历的人,但如果他的工作和专业不对口,他也需要一个边工作边学习的地方,那么,电大就是他们最好的选择。叶文华说:“从中国来说,即便是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也需要充电和提高。现在社会竞争很激烈,你如果不学习,不与时俱进,就容易被淘汰,或者会影响你的进步和发展。而电大正是满足了这部分人学历和技能共同提高的需要。”

叶文华对电大的发展非常有信心,他说,中国如果要发展,农村的发展必不可缺。我国农民的数量毕竟很大。但我们恰恰对农民的培养,包括知识,农业技术、营销,对新农村的建设,很多普通高等院校都没有去做,但电大一直在努力加强农民教育方面的工作。“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我做的这些事情的贡献并不亚于普通高等院校。现在十八大提出要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发展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提高受教育年限,提高学历和能力,这和电大的办学理念都是相符的。”福建电大坚持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办学宗旨,贯彻“为了一切学习者,一切为了学习者”的理念,发挥现代远程教育优势,开展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和终身学习支持服务。作为全省在校生最多的一个大学,福建广播电视大学有十几万的学生,40多个专业。从1979年创办以来,已有过大大小小180多个专业,专业的设置主要根据社会的需求。“如果社会有需求,我们一般都会尽量满足。福建电大不仅开设了社会上非常受欢迎的会计、行政管理、法律、金融、建筑工程等专业,还开设了一些关于农民教育的专业,比如园艺、林业、茶业、农业经济等。这些专业我们每年都是亏本的,但哪怕只有一个学生报名,我们也会继续开课。这是我们的办学原则,也是我们的责任。”实践水平是每一个人必须拥有的能力,电大非常注重实践,如法律系就有模拟法庭,这对学生能力的提高是非常重要的。电大的考试是全国统考的,非常严格。未来电大应该会更立足于社会的需求,开设更多应用型、技能型的专业,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福建电大会借鉴包括浙大在内的很多国内外高校的经验,完善内部管理,争取更大发展。

为母校做事义不容辞

电大的管理工作,已经让叶文华感到压力很大了,但当福建浙大校友会推选他做下一届的会长时,他本来想拒绝的,担心自己没有精力。但面对广大校友的信任和自己对母校的深厚情感,叶文华还是把这份责任承担了下来。他说:“既然已经当选了,我一定会努力做好校友工作,一定会发扬以前做得好的方面,改善欠缺的方面。我一定不会辜负福建浙大校友会对我的信任,一定会尽我的能力和努力。”

对于在校的学子,作为学长的叶文华寄托了殷切的希望。他说,“能够考上浙大很不容易,要珍惜这个学习的机会。在如此好的学府,那么好的条件下,一定要好好学习。国家对大学生寄予了很多的希望,个人不能辜负国家的期盼,我们身上要有责任感。现在一些学生反感这种说教式的教育,但如果不为祖国服务,这是最大的悲哀。现在很多高校都忽略了这方面的教育,作为一个校长,我必须要强调。我认为我们一定要有崇高的理想,有报效祖国的雄心壮志。”

现在整个社会的大环境,竞争是很激烈的,理想和现实之间存在着不小的差距,很多学生都不得不先就业,后择业。针对择业中专业不对口的现象,叶文华说,这在国外也是如此,但是在择业中也不能完全放弃自己的专业,而是要在现实的基础上理智地做出选择,并且要勇敢地把握住每一个机会,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实现自己的梦想。

热门关键词:党政培训、企业内训、国企培训、金融银行培训、党性教育、红色培训、企业管理培训、浙江经验学习、标杆企业考察、事业单位培训、教师培训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天目山路148号/西溪路525号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杭州教育培训网 | 浙ICP备12010396号-3

Copyright © 2004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2010396号-3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天目山路148号/西溪路525号
网站地图 | 在线咨询 | 联系我们